调质的目的、要求和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4-11-18 13:46:02 来源: 浏览量:10375
调质的目的、要求和影响因素
1、调质的目的
1、促进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和蛋白质的改性,提高颗粒的质量和饲料的消化率。在调质过程中,饱和蒸汽和物料接触,在粉料表面凝结时放出大量的热,被粉料吸收使粉料温度上升至80-88℃.同时水蒸气以水的形式凝结在粉料表面。在热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下,粉料开始吸水膨胀(谷物淀粉50-60℃开始吸水,豆类淀粉55-75℃开始吸水),淀粉有利于颗粒内部相互粘接,同时物料中的蛋白质改性后,分子成纤维状,肽奸伸展疏松,分子表面积增大,流动滞阻,因而粘度增加,有利于颗粒成型。淀粉糊化度>25%,可提高颗粒饲料的密度、强度和水中稳定性,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2、提高制粒效率。通过添加蒸汽使物料软化,具有可塑性,有利于挤压成型,并减少对制粒机工作部件环模和压辊的磨损,提高制粒机的产量,降低电耗。实践证明,在适宜的调质条件下,用蒸汽调质比不用蒸汽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同时适当的调质也可以提高颗粒密度,降低粉化率,提高产品质量。
3、杀灭饲料中的沙门氏菌。调质过程中的高温与制粒过程的摩擦热和压力的综合作用可杀灭沙门氏菌,有利于畜禽的健康。
4、增加液态原料(糖蜜、油脂)在饲料中间添加比率。
2、调质的要求和影响因素
影响调质的因素除了配方原料的特性、蒸汽的质量和添加液体的比例、选用的调质工艺和设备因素外、原料的粒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原料粒度对调质的影响,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曾经进行专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度为中等的颗粒料群,其压粒性能佳。这时,物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吸收蒸汽中较多的水分,从而取得较好的调质效果,也改善制粒质量。料群的粒度分布对于制粒也有影响,其中细粒级占有一定比例的料群,有利于制粒。例如,细粒级(粒度2-2.5mm)占20%、粗粒级(粒度3-3.6mm)占80%的粉碎料,可制得体积质量大的颗粒。这时,在压粒过程中,小粒会填入大粒之间的间隙中而增大体积质量,有利于挤压成型。
压制不同直径的颗粒饲料,其原料应采用相应的粒度。例如压制小直径的颗粒饲料,其原料的粒度可采用全部通过8目(2.36mm)筛面,25目(710?m)筛面留存率不大于35%。压制小直径颗粒饲料,如果采用的原料粒度过粗,颗粒会产生断裂点,因此要求粉料的粒度分布要均匀(不含有大粒)。粒度分布恰当的料群,其制粒的外观质量好,产量可增加10%-15%。国内外专家根据经验推荐理想的粉碎粒度分布如下:
畜禽饲料:3.5mm 以上不超过1%;2mm以上不超过5%;0.5mm 以上约占20%;0.25mm以上约占24%;0.25mm不得少于20%。
水产饲料:鱼料98%通过40目(0.425mm),虾料98%通过60目(0.25mm)。